相比于传统的股票、基金等,虚拟货币搭上了“区块链”的“列车”后反而得到了更多投资者的青睐。作为一个专业色彩很强的新型金融投资方式,这个连不少专业投资人都需要花大量时间才能搞明白的“区块链”,却成了不法分子的“香饽饽”。
近段时间,不少网友向李旭反传防骗团队咨询,目前有一个号称拥有央行背景的“权识生态”区块链项目十分火爆,不知是否能够参与。为此,李旭反传防骗团队进行了一番了解。
根据网友王先生提供的资料来看,“权识生态”中的“权识”就是物权的权属标识,涵盖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用户通过价值投资的方式持有“权识”,通过“权识生态”的不断发展和全面落地带来“权识”价值的增值,以此来获得收益。
“权识生态”宣称公司拥有多项专利技术,通过“权识智链+动态确权”的方式,能够把使用权转化为所有权,以确保投资者利益。
在李旭反传防骗团队收到的每一份资料中,均大篇幅的介绍了“权识生态”看似“卓越”的背景。根据宣传,该项目隶属于“大有某钞某某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元宇宙、数字经济、数字贸易、DC/EP国际化、数字化及可监管技术为研究方向的科技公司。
其中,公司CEO李某中的头衔竟有二十多个。在公司人员的口中,这位李教授可谓“神”一般的存在,身上更是背着57项专利,而这些核心专利证书更是印满了宣传页面。
不仅如此,工作人员介绍“大有某钞”公司拥有央行背景,与公安部达成合作,上链“众享链”,甚至携手华为等各大官方机构进行战略合作。
但是,当我们详细调查该公司时却发现,这家“实力雄厚”的“大有某钞”只是一家注册资本10000万元,实缴资本、参保人数均为0的企业,很有可能只是一家空壳公司。
那么它的央行背景又从何而来呢?
问题就在于股东的占股比例上。天眼查显示,“大有某钞”的股东之一为“云某金融某某有限公司”,而“云某金融”的股东之一为“北京人银某某有限责任公司”,而“北京人银”的股东为“中国人民银行机关服务中心”,这就是公司口中所谓的央行背景。
但是,“中国人民银行机关服务中心”在“大有某钞”里的股份只占“云钞某融”持股5%里的30%,也就是1.5的股份。这就表示,如果硬要说有关系,确实有那么一点,但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且,早在2023年8月,多家媒体便曝出仅花180万,就可以跨靠央企,营造“假国企”制造链的假象。这便给了众多不法公司可乘之机。因此,“大有某钞”是否真有“央企”血脉,目前令人存疑。
不仅如此,“大有某钞”的最大股东——“立某科技有限公司”的履历就更为精彩了。“立某科技”旗下的多家公司均官司缠身,其中“柚某某有限公司”的多名重要成员更是被列入失信人员名单,限制高消费。2021年该公司便因经营异常被行政处罚,吊销营业执照。
而根据企查查显示,“柚某科技”的疑似实际控制人就是那位“李某中”教授。
至于“权识生态”口中的“众享链”交易所,王先生表示他根据提示下载了该app,但是却发现界面十分简单,也并没有什么交易量存在,看起来十分奇怪。
不仅如此,工作人员虽然目前一再同王先生表示“权识生态”没有“传销模式”。可在公司官网的宣传中,依旧发现公司告知用户可以在相应的版块通过对应的标准实现晋升,组建团队以此来获得更多收益。
“区块链”作为新的金融概念目前正在蓬勃发展,我国监管部门虽然也下发了一些相应的规范措施,但仍旧有不少不法分子打着“区块链”的旗号招摇撞骗。他们往往会请一些名人站台,大谈特谈“区块链”技术对时代变革的重要性,但是很有可能还是“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
目前,我国法律规定任何交易平台都不得从事法定货币、代币或“虚拟货币”相互之间的兑换业务,不得买卖代币或“虚拟货币”,不得为代币或“虚拟货币”提供定价、信息中介等服务。
至于“权识生态”是否也是借着“区块链”的概念行非法集资传销之实还有待进一步调查,李旭反传防骗团队只能在此提醒广大投资者,小心才能驶得万年船。
李旭反传防骗团队原创发布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