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河北“中绿平债”骗局:被传销套牢的家庭与难醒的执念

李旭反传销
2025-11-16
来源:李旭反传防骗团队

  在河北秦皇岛,一个以“平负债”为诱饵的传销骗局正悄然蔓延,如一张无形的网,从宁夏银川到湖南岳阳,跨越千里裹挟着无数家庭。骗子们打着“国家兜底、债务清零”的幌子,借助远房亲戚、同窗好友的熟人间信任,将一批批中老年人拖入财富幻梦的深渊,留下的却是支离破碎的亲情、越积越厚的债务,以及家属们无尽的焦灼与无助。

  一、破碎的家庭:被“平债”幻想撕裂的亲情

  (一)银川陈女士:父亲沉溺“升级版”骗局,执迷不悟

  宁夏银川的陈女士,四年来眼睁睁看着父亲在传销泥潭中越陷越深,从最初的小额试水到如今的债务高筑,始终未能唤醒父亲的执迷。疫情初期,父亲被同学以“短视频红利”为诱饵,拉入“拍呱呱”平台,投入10万元购买所谓的“水晶”虚拟资产;后续平台更名为“中国米虫”,他又追加10万元购入“米粒”,坚信这些资产能翻倍升值,最终20多万元血本无归,还背上了十几万元的信用卡欠款。



  本以为这场骗局会让父亲幡然醒悟,没想到他很快又被“秦皇岛中绿平负债”的宣传俘获——这个骗局的承诺愈发荒唐:不仅能让国家帮忙偿还所有债务,还能消除酒驾记录、为有犯罪史的人开具无犯罪证明。深信不疑的父亲当即缴纳1万多元加入费,先后三次前往秦皇岛“考察”,回来后竟瞒着家人办理了0首付购车,背上35万元的车款与利息,只因为传销组织承诺“在当地待满一年、发展足够下线,国家就会全额还清所有欠款”。

  陈女士尝试了所有能想到的劝阻方式,从摆事实讲道理到直击骗局漏洞,但父亲要么沉默以对,要么机械复述传销话术,早已失去了基本的辨别能力。两个月后,父亲再次从秦皇岛返回,债务不仅没有任何减免,他的执念反而更深,整日念叨着要再去秦皇岛待满一年,等待所谓的“债务清零”,仿佛被灌了“迷魂汤”一般,对家人的担忧置若罔闻。

  (二)岳阳陆女士:寻亲救援反遭怨恨,父亲执意返巢

  湖南岳阳的陆女士,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却最终徒劳的寻亲与救援。得知父亲对秦皇岛平债骗局深信不疑,且已独自抵达当地后,陆女士连夜赶往秦皇岛,刚到就发现父亲正蜷缩在一间破旧宾馆的狭小房间里,参与所谓的“财富培训”。深知传销洗脑威力的陆女士,担心再拖几日父亲就彻底无法挽回,果断选择报警,警方及时赶到现场,将他们送到了火车站。



  可令陆女士没想到的是,警察刚转身离开,父亲就彻底翻脸,不仅拒绝配合回家,还执意要返回传销窝点。他轻描淡写地告诉陆女士“最多只亏五千块”,但陆女士早已摸清传销套路,深知他们下一步就会诱导父亲办理“黑户贷款”,将其推向更深的债务陷阱。更让人心寒的是,父亲因陆女士的报警行为对她心生怨恨,指责她“做事极端”。期间父亲曾提及自己“被全网通报”,陆女士本以为这能让他彻底醒悟,没料到传销组织一个电话,就让他立刻退掉宾馆房间追随而去,任凭陆女士如何阻拦都无济于事,最终她只能独自黯然返程,满心焦灼却无能为力。

  (三)于先生:父亲“中毒太深”,误将骗局当“机遇”

  于先生的父亲,则是被远房亲戚以“赚钱机遇”骗入了秦皇岛中绿传销。参与骗局近一个月后,父亲暂时回家休整,但仅待了几天就急着要返回秦皇岛,理由是“钱已经投进去了,必须回去才能赚回来”。传销组织给父亲灌输的核心话术是:只有留在当地“参与项目”,才能享受“平债”福利,还能定期“发工资”,一旦离开,之前投入的钱和未还清的债务都无法解决。

  于先生发现父亲早已“思想中毒”,对传销组织的每一句话都奉为真理,将外界所有的质疑、曝光都归结为“国家宏观调控背黑锅”,完全丧失了独立辨别能力。为了劝说父亲,于先生查阅了大量反传资料,却始终想不通传销组织究竟是用什么手段,让父亲坚信他们“能改变征信单”;更让他纠结的是,父亲性格格外固执,他担心贸然找反传老师介入,反而会激起父亲的逆反心理,让情况变得更糟。

  (四)包先生:家人执迷拉人,对骗局曝光视而不见

  包先生的家人在去年七月中旬就加入了秦皇岛平债骗局,回家后不仅没有意识到自己被骗,反而计划再次前往秦皇岛“深耕项目”,甚至主动劝说包先生推荐身边负债的朋友加入,声称这是“在帮他们摆脱困境”。



  为了唤醒家人,包先生搜集了抖音、百度上大量关于秦皇岛平债的骗局曝光信息,可家人却一概否认,坚称“网上这些都是造谣,不能信”,还斩钉截铁地说自己过去“操作”后,“信用卡欠款都没记录了”。面对家人的执迷不悟和对骗局的盲目信任,包先生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家人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骗局拆解:违背常识的逻辑漏洞与层层设套的套路

  (一)核心逻辑漏洞:触碰法律与金融底线的荒唐承诺

  1.“债务清零”违背金融与法律规则:个人债务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受法律保护的民事关系,银行、网贷平台等金融机构绝不会无故注销合法债务。所谓“国家兜底偿还欠款”,完全是违背金融常识和法律规定的虚假宣传,不存在任何政策依据。

  2.“篡改记录”纯属无稽之谈:征信记录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一管理,酒驾记录、犯罪记录则由公安、司法机关备案存档,均属于官方权威数据,具有不可逆、不可篡改的特性。任何个人或非法组织都无权修改这些记录,“改变征信单”“消除酒驾/犯罪记录”的说法,纯属自欺欺人的谎言。

  3.“贷款套利”暗藏高额债务陷阱:传销组织诱导受害者办理“黑户贷款”“0首付购车”,并非为了“帮受害者赚钱”,而是将其推向更高额的债务深渊。这些贷款的本金、利息最终仍需受害者本人偿还,所谓“国家帮忙还款”,只是传销组织拖延时间、套取更多资金的借口。

  (二)典型套路:层层洗脑,步步套牢

  1.熟人诱骗+线下封闭聚集:利用远房亲戚、同学、朋友等熟人关系作为“敲门砖”,借助信任关系降低受害者警惕性;将受害者集中到秦皇岛当地的破旧宾馆、民房等隐蔽场所,进行封闭式培训,切断其与外界的有效沟通,为后续洗脑创造条件。

  2.精神控制+话术洗脑:反复向受害者灌输“宏观调控”“国家秘密扶持”“抓住最后机遇”等虚假概念,将外界的质疑、媒体的曝光、家人的劝阻都曲解为“政策调控的假象”,让受害者对传销组织产生唯一信任,逐渐排斥所有外部理性声音。

  3.小额诱饵+债务加码:初期用“小额返利”“欠款暂时看不到”等虚假现象迷惑受害者(如包先生家人声称“信用卡欠款没记录了”,实则可能是平台数据延迟更新或传销组织的虚假操作),待受害者彻底信任后,便诱导其投入更多资金、办理贷款或发展下线,不断加重债务负担。

  4.情感绑架+威胁诱导:对犹豫不前的受害者进行情感施压,将参与骗局包装成“为家庭谋福利”;对家属的劝阻则抹黑为“破坏家庭机遇”“做事极端”,同时用“错过这次就没机会了”“再投一点就能回本”等话术,让受害者陷入“越亏越投、越投越亏”的恶性循环。

  5.虚假承诺+拖延时间:以“待满一年”“发展下线达标”“等待政策落地”等模糊条件为诱饵,不断拖延时间,让受害者在漫长的等待中越陷越深,同时积累更多债务,最终难以脱身。

  三、警示与呼吁:理性对待债务,守护亲情与财产

  秦皇岛“平债”骗局的本质,是传销组织精准利用受害者急于摆脱债务的心理,通过编造虚假政策、实施精神控制,一步步榨干受害者的钱财,甚至将其推向更大的债务深渊。对于深陷其中的受害者,家属需保持耐心,避免过激对抗——盲目指责、强行阻拦可能会激化矛盾,反而让受害者更加依赖传销组织。

  建议家属联合反传机构、警方等专业力量,通过展示真实案例、解读法律依据、查询官方权威信息等方式,逐步唤醒受害者的认知;同时及时阻断其资金来源,保管好身份证、银行卡等重要证件,切断其与传销组织的联系,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

  值得警惕的是,此类“平债”骗局并非个例,其背后是传销组织对人性弱点的精准狙击。在此呼吁:面对债务困境,应通过合法途径与债权方协商解决,切勿轻信“一夜清零”“不劳而获”的虚假承诺;遇到“国家兜底”“修改征信”“高额返利”等可疑宣传,务必提高警惕,及时向官方渠道核实,避免落入传销陷阱,守护好自己的财产与亲情。

  [此文来源:李旭反传防骗团队,版权说明:以上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