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李旭反传防骗团队接到大量求助,山东临沂、枣庄、德州齐河,江苏宿迁、南京、淮安盱眙,安徽马鞍山等多地网友反馈,自己或亲友被卷入一个名为“跨界融合共享平台”的传销项目。该项目以“投资49500元回报456万元”为诱饵,在各地大酒店频繁举办“商业模式考察”活动,即便多次被曝光,仍呈四处扩散之势。通过多位受害者的亲身经历,结合传销组织的讲课录音,可清晰拆解其精心设计的骗局套路与致命漏洞。
一、多地受害者亲历:酒店里的“洗脑狂欢”与家庭裂痕
黄先生的跨省考察惊魂记
2025年11月,黄先生遵照家中长辈的安排,驱车六七个小时前往江苏泰州碧桂园凤凰酒店,参加一场号称“商业模式考察”的活动。出发前,长辈始终说不清活动具体内容,只以“讲不明白,去了就知道”为由邀约。抵达后他才发现,这场活动更像一场精心策划的洗脑大会。
活动现场聚集了500余人,其中约70人为主管级以上的组织核心成员,参与者以50-70岁的中老年人为主,山东籍占比超50%,其余来自江西、安徽等地。会场需凭VIP卡入场,每排两侧都有人盯梢,严禁录音录像拍照,给出的理由竟是“有人是体制内工作不方便”。黄先生试图取证时,被长辈急忙阻拦,告知“拍照会被扣钱”。

活动行程被密集课程填满:周六晚上两节课,周日全天讲课、团队展示、分享与考试,周一上午仍有安排。讲课者水平专业,疑似职业操盘手,还刻意营造“稀缺感”,宣称需通过考试才有投资资格,并非谁投钱都收。现场有自称江苏演员导演刘某坚、服装品牌创始人的“成功人士”现身说法,展示车辆、资产照片炫富,宣称通过该模式实现财富自由。黄先生后来得知,长辈已是第三次参加此类活动,且已投钱,此次带他前往,实则是想利用他的人脉发展下线。
宋先生的无奈:妻子深陷传销半年,亲友反目
宋先生的妻子是开服装店的个体户,半年前被刚认识的朋友带入该传销组织,如今已做到主管级别。这个没有任何实体商品、仅靠“拉人头”盈利的项目,对外宣称“经济共享,利益最大化”,以“投资49500元,不拉人也能3-6个月回本”为噱头。

据宋先生透露,妻子每月要去泰州、安徽淮北等地参加三四次活动,每次停留三天。该组织号称“每进一个新人,老成员可获1888.88元返利”,但他认识的参与者最多只拿到过三次返利,累计不足6000元。妻子瞒着他参与半年,如今已得罪众多亲友,彼此不再往来。宋先生曾先后报警、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求助,但因妻子作为受害者拒不承认,且传销组织无明显人身限制,相关部门难以介入处理。
辛先生的侥幸:拒绝“保本欠条”,逃离宿迁骗局
辛先生在江苏宿迁被邀请参加该项目宣讲,组织者宣称“投资49500元,找对6人即可出局赚456万”,即便不拉人头也能保本返还5.1万元,甚至提出可打欠条保本,催他当场交钱。这场活动持续三天,从晚上开始讲课,次日全天授课,晚上安排考试,第三天上午再重复讲解模式,三四天就举办一场类似会议。组织者还以“老乡”身份拉近距离,声称“模式已运作13年,大家都挣到钱了”。辛先生保持警惕,最终未参与投资,但仍对“底层有人脉是否能赚钱”心存疑惑。
二、讲课录音拆解:传销骗局的核心套路与逻辑漏洞
传销组织的讲课录音,将“49500换456万”的骗局包装成“创新商业模式”,通过精心设计的话术和虚假逻辑洗脑参与者。以下结合录音内容,逐一拆解其套路与漏洞:
套路一:打造“成功讲师”人设,用个人经历引发共鸣
讲师王佳丽自称“水浒故里运城人”,有教师、超市经营、餐饮、上班族多重经历,宣称自己经营超市十年辛苦盈利,转行餐饮后因疫情亏损,重返单位收入微薄,后经“贵人”邀约加入该项目,裸辞18年工龄的稳定工作,不到半年收入远超此前十年。
漏洞:此类经历多为编造或夸大,目的是塑造“普通人逆袭”的范本,让参与者觉得“她能做到,我也能做到”,降低心理防备。所谓“贵人邀约”,正是传销发展下线的典型手段。
套路二:炮制“零风险、高回报”诱饵,直击贪婪心理
讲课中反复强调四大“核心优势”:投资49500元可无条件拿回5.1万,还赠1-5万产品;有“传帮带”体系,有人教有人帮;以小博大实现财富倍增;资金24小时内100%分配,无沉淀无跑路风险。同时明确列出利润梯度:拉3人出局赚152万,拉5人赚304万,拉6人赚456万。

漏洞: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无条件保本”“零风险高回报”本身就是传销骗局的典型特征。该项目无任何实体经营活动,所有“回报”都依赖新成员的加入资金,本质是“后入者的钱给先入者分红”的庞氏骗局,一旦无法吸引新成员导致“死盘”,资金链即刻断裂,所谓“保本”“高回报”全是空谈。
套路三:设计复杂层级与分配机制,用“专业感”掩盖骗局本质
讲课时详细拆解了“总裁、经理、主管、组长、合伙人”五级架构,制定“隔点布局、实岗实做、独立经营、共同升值”16字方针,规定27人为一个晋升单位,每位新成员缴纳的49500元,按“9位合伙人各1888.88元、主管5600元、经理9000元、总裁14900元、运作经费3000元”的比例分配。还推出“团队倍增”“抢岗机制”“出局不出圈”等复杂规则,宣称“抱团发展,无需单打独斗”“江山轮流坐,晚来者也有机会”。

漏洞:复杂的层级和分配规则,本质是为了掩盖“拉人头”的核心诉求,用看似严谨的“商业模式”包装传销本质。其“团队倍增”仍以无限发展下线为基础,按此逻辑,要支撑一个人赚456万,需发展海量新成员,而市场容量有限,最终必然崩盘。所谓“出局不出圈”,不过是鼓励参与者循环投资,持续为骗局输血。
套路四:营造“稀缺感”与“公平感”,逼迫快速决策
组织宣称“需通过考试才有投资资格,仅一次机会”“以家庭为单位仅允许申购一单,不得重投复投”“无论身份背景,均从创业期起步”,既营造“不是谁都能参与”的稀缺感,又塑造“人人平等”的公平假象。同时通过密集课程、一对一盯梢洗脑,不给参与者独立思考时间,催促当场交钱。
漏洞:“考试资格”“限量参与”是典型的饥饿营销手段,目的是让参与者产生“错过就没机会”的焦虑,仓促决策。而“仅允许一单”的规定,实则是为了降低参与者的初始警惕,一旦投入后想回本,就会主动发展下线,陷入更深陷阱。
套路五:规避法律风险,隐藏核心信息
活动全程不透露真实公司名称,仅用“跨界高峰论坛”“跨界融合共享平台”等模糊字样;资金通过个人对个人转账,无任何协议合同;严禁拍照录音,频繁更换活动地点(从泰州、宿迁到淮安、淮北等地),跨省流动作案。
漏洞:这些行为都是为了逃避监管和打击。传销定罪需满足“30人三级”的条件,而该组织通过分散活动地点、隐藏人员架构、销毁证据等方式,增加调查取证难度,让受害者维权困难。
三、反传提醒:如何识别与应对此类传销骗局
1.警惕三大典型特征:凡是以“低投入高回报”为噱头、以“拉人头”为核心收益来源、以层级发展为运作模式的项目,无论包装多么光鲜,本质都是传销。
2.拒绝“洗脑式”考察:若亲友邀约参加“说不清具体内容”的跨省“商业模式考察”,且活动地点在大酒店、参与人数众多、管控严格,务必坚决拒绝,已到场者需保持清醒,可偷偷录音留证,及时寻找机会离场。
3.留存证据及时举报:若发现疑似传销活动,尽量留存转账记录、聊天记录、活动照片视频、参与人员信息等证据,拨打110报警或向12315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同时联系反传机构寻求帮助。
4.劝说深陷者需讲究方法:面对已投入资金的亲友,切勿强硬指责,应通过展示同类骗局案例、解读法律风险等方式逐步唤醒,避免其因急于回本而发展更多下线,造成更大损失。
“49500换456万”的神话,不过是传销组织精心编织的陷阱。此类骗局不仅会导致参与者财产损失,还会破坏家庭关系、引发社会矛盾。希望通过受害者的经历与骗局拆解,能让更多人提高警惕,远离传销,守护好自己的财产与家庭。(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此文来源:李旭反传防骗团队,版权说明:以上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