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被“国家项目”笼罩的贺兰县
在宁夏银川贺兰县,一场以“国家扶贫”“西部大开发”为幌子的传销骗局正悄然蔓延。这里看似普通的小县城,却因大量外来人员的涌入、不断新建的小区以及街头巷尾“国家机密”“行业红利”的神秘宣传,成了传销组织滋生的温床。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带着对财富的渴望、对家人的信任,或是被表象迷惑,纷纷陷入这个披着“合法外衣”的陷阱,上演着一幕幕亲情撕裂、信任崩塌的悲剧。
一、张先生的表哥:被“双向扶贫”困住的亲情
在宁夏银川贺兰县,来自南方的张先生正陷入深深的焦虑。他受表哥邀请来此包工程,然而到了之后才发现,所谓的工程根本不存在,表哥和一群人每天都在“听课”。到张先生讲述时,已经是第五天了,表哥深信这是一个“国家人力资源双向扶贫项目”。

张先生敏锐地察觉到,这极有可能是一个传销组织。但目前他住在别人家里,说话诸多不便。更棘手的是,表哥大约今年四月份就来到这里,已经深陷其中。表哥的家人也全部参与其中,他们坚信传销人员的话,即便张先生等人尝试劝说,也无济于事。表哥的姐姐、姐夫、父亲都被洗脑,尽管姐姐不在当地,但在老家同样对传销深信不疑。张先生虽适当进行了劝说,但表哥被深度洗脑,根本不相信他们的话。
张先生忧心忡忡地问道:“这种情况报警有没有用?”他既担心表哥越陷越深,又不知如何才能帮助表哥和家人摆脱这个可怕的骗局,言语中满是无奈与焦急。
二、林女士的父亲:退休老人的执念与觉醒
南京的林女士遇到了类似的难题。她的父亲,一位73岁、高中学历的工厂退休工人,被“西部大开发双向扶贫项目”深深吸引。父亲非要去宁夏银川贺兰县投资33500元,已经投入了3500元,还差3万。

林女士苦口婆心地劝说,还给父亲看了反诈骗视频,但父亲根本不相信。几年前,父亲就去过这个地方,当时没有投钱,在家人的劝说下回了家。然而,几年后,经别人邀请,父亲又心动了。别人给他买了火车票,他铁了心要去,声称“正想去玩玩,这个盘子年头蛮久,看人家都发财了”。
在九月中旬,李旭反传防骗团队介入劝说后,林女士的父亲才彻底醒悟,不再坚持去银川贺兰县。但此前,家人的多次劝说都如石沉大海,父亲的固执让林女士倍感无奈,也凸显出传销组织对老年人洗脑的严重性。
三、柳先生的疑惑:六位数收入的假象与真相
柳先生同样身处贺兰县,正在了解“西部大开发传销”。他看到传销组织中,上总的人宣称月收入都是六位数,手机短信显示的银行卡信息也确实如此。这让柳先生十分困惑,他不明白传销真的能赚到这么多钱吗?为什么每月都有六位数到账?是故意转进去给他们看的吗?

此外,柳先生还注意到,贺兰县当地人不多,但到处都在建房子,小区越来越多。他疑惑国家为何要一直建房子,是不是开发商知道有很多外地人来做传销,故意建房子租给他们?而且,传销组织宣称这是“国家行为”,大街上有保护国家机密的宣传,电梯里也有类似广告,这让他更加迷茫。
柳先生质疑道:“国家为啥不管?这里本地人不多,外地人这么多,他们在这座城市消费会不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如果这是骗局,为什么这么多现象都好像在支持它?”他渴望找到“上总”老总的揭秘录音或视频,以揭开这个骗局的真相。
四、于女士的遭遇:被“扶贫项目”欺骗与讨钱无门
于女士也陷入了贺兰县的传销漩涡。她了解到,这里打着“西部大开发人力资源双向扶贫项目”等旗号,宣称投资33500元,通过层层发展下线,上总出局后可领300 - 500万元。
于女士发现这个项目真真假假,难以分辨。她质疑贺兰县是否是特区,为什么警察不管,这真的是所谓的“利国利民利己”的国家行为吗?她注意到大街上有保护国家机密的宣传,电梯里也有此类广告,当地政府似乎默认了传销的存在,无死角的摄像头下,传销活动依旧猖獗。
于女士表示自己已经入单,但她发现了诸多疑点。比如,大经理达到600分后去深圳领黄金标志,鼓吹的到“邓公厅”喝茅台吃国宴,都是编造的谎言,实际上去的是一个普通餐厅,而隔月大经理的巨额分红也是子虚乌有,收益的多少取决于下线申购份额来计算,不是国家项目,就是分钱游戏。她离开后发现,传销组织宣传的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意识到自己被骗。然而,她的东西被传销组织压着不给她,推荐人还以各种理由阻拦,甚至声称“警方查了又会放了,警察走个过场保护他们”。

于女士气愤地说:“我此生最痛恨欺骗,他们把我骗过去,还说这是国家的红利、投资“一带一路”等垄断行业分红,还把我气得要死。我帮过他们,他们却这样对我。我离开后才发现问题,现在想拿回钱,他们还不让别人把我的东西寄回,我该怎么办?他们最怕什么?微信记录算证据吗?现金申购后给的档案编码卡又有什么用?”
五、骗局背后的思考:亲情、信任与监管的缺失
这些案例反映出贺兰县“西部大开发双向扶贫项目”传销骗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一方面,传销组织利用人们对国家政策的信任、对财富的渴望以及对家人的关心,通过亲情邀约、虚假宣传等手段,将人们一步步引入陷阱。表哥邀请张先生,父亲执意要去投资,都是基于对“国家项目”的深信不疑。
另一方面,传销组织的洗脑手段极其狡猾,他们通过营造虚假的繁荣景象,如展示六位数收入、宣传国家行为等,让参与者深信不疑。即便有反诈骗视频和外界的劝说,也难以打破他们被构建的“财富幻梦”。
同时,这也暴露出监管的缺失。于女士提到无死角的摄像头下传销活动依旧存在,警察似乎只是“走个过场”,这让人不禁质疑当地监管部门是否存在不作为的情况。而传销组织对参与者财物的扣押,以及推荐人的嚣张态度,更是严重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这些被骗者的经历,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提醒着我们要提高对传销的警惕性,加强对传销的监管和打击力度,避免更多人陷入此类骗局,守护好亲情、信任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让贺兰县不再成为传销的温床,让那些被骗的人能够早日摆脱困境,回归正常生活。
[此文来源:李旭反传防骗团队,版权说明:以上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