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这11个“国家级”项目都是骗局,已有大量用户上当!

李旭反传销
2025-11-03
来源:李旭反传防骗团队

  最近总有人问:“网上那些说有‘权威背景’、能‘轻松赚大钱’的项目,到底靠不靠谱?”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哪有不费力就拿高收益的好事,但架不住这些项目包装得特别“真”。

  要么打着“官方”“央企”的名头,要么说“投入少、回报快”,让人忍不住心动。

  可仔细想想,又赚钱又靠谱的项目,为什么会催着你急着掏钱,还让你只能用扫描二维码或者经常更换的不明链接操作下载?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怎么分清这些看似“好机会”里暗藏的坑。

  01、虚构的“生态优投”APP

  谎称自己为“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平台”,实际是曾经被“东望”这个非法组织欺骗的“志愿者”们专门打造的另一个虚假项目。

  平台内部的各种投资理财产品收益率全部高得离谱,稍有金融常识的投资者都能明白这完全不是正常投资可以获得的回报。



  平台为了规避网络监管,将“生态优讯”APP作为聊天软件。但APP在下载时就已经提示未备案且携带病毒。IP地址更是显示在大陆境外。



  充值收款账号均为不同的第三方个人、公司,完全与所谓的“民政部”毫无关系。

  大家还是擦亮眼睛,不要被项目标榜的“权威”背景蒙蔽,都是骗人的。



  02、假冒的“雅江集团”APP

  填写一份个人信息就能拥有一张自带389万元余额和500万元无息贷款额度的“资助卡”?

  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编剧都不敢写在剧本里,却被人作为“诱饵”忽悠人们下载APP。

  盗取个人信息的同时,诱导参与者投资购买虚假理财产品或认购股权成为股东。

  很多辨别核实能力相对较差的中老年人很容易对刻意包装的“央企”背景产生信任感,盲目进行投资。

  小编提示,切莫轻信任何“权威包装”,多加核实才能避免财产损失。



  03、虚构的“盛世中华”APP

  去年就被公安部明确列为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项目的“盛世中华”重新上线,开启了二次收割。下载提示高风险且携带病毒。





  04、MANANA

  宣称日分红比例在0.5%-3%之间。按此计算,年收益率最高可达1095%,已经远远超出正常金融投资的收益范围。

  这种超高收益根本无法通过正常经营实现。

  同时,项目还设置“有效直推”“动态提成”“团队长分红池”等机制,核心依靠拉人头、层级返利。

  这种模式本质还是用新投资者的资金支付老投资者的收益,一旦后续资金不足,必然崩盘。

  加之项目涉及USDT等虚拟货币交易,我国明确规定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参与此类活动的资金和收益不受法律保护,一旦出现问题,维权无门。参与其中只会导致财产损失和法律风险,务必远离。



  05、Humanity Hms

  用户花费130U-13000U不等的价格购买套餐视为加入。

  但代币价格基本没有实在业务撑着,全靠炒作,跌起来根本没底。

  因此,想赚更多钱必须拉人头。直推奖励41%,还按照层级发放“见点奖”,最多可拿20层。



  这种模式高度依赖新用户加入带来的资金流入,一旦新用户增长停滞,就无法支撑起如此高额的收益回报。

  而且,想把代币变现也并不容易。不但要先扣除10%,提现时还需额外质押同等数量的代币锁仓24小时,资金被套或亏损的风险非常大,不符合正常商业项目的运营规律,不建议参加。



  06、虚构的“世界梅协基金会”

  又一个打着“中国梦”旗号虚构的项目。忽悠参与者根据级别缴纳53U(460元)—256U(1960元)成为会员,号称最高可领取800万安家费和数十万元月工资。

  以小博大的方式正中那些想要“无痛翻身”的“追梦人”心理。

  资金往来全部通过虚拟货币交易,流向不明,很可能在转账的那一刻就已经被“洗”干净,几乎毫无追回的可能性。

  看似几百元并不多,很多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与其中,但细算一下,数万人参与就是千万元入账。

  项目方赚的盆满钵满,只有无辜的参与者不仅被套走了个人信息,还损失了钱财。



  07、虚构的“携老扶幼”APP

  临近假期,各路操盘手又找到了敛财的理由。推出各种所谓的“双节优惠政策”,“大饼”也是越画越大。

  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项目的兑现日期都被安排在了假期期间。

  操盘手看准这个时间点,就是在为拖延、跑路留后路。

  千万要当心!



  08、套牌的“博发BF”

  冒充“博发”公司旗号,打着“广告投流”幌子,声称用户缴纳费用后,可通过完成点赞、评论等简单任务即可获得高额收益,发展下线还可获得动态收益。

  这个项目只能通过第三方二维码、链接下载,下载提示未备案且携带病毒。



  09、套牌的“阿里数农”APP

  冒充“阿里巴巴”旗号发布的虚假项目,与阿里巴巴毫无关系。



  10、套牌的“粤港澳大湾区(共建大湾区)APP”

  今年4月,工信部反诈专班就已经发布反诈预警,证实“粤港澳大湾区”为冒充政府机构的诈骗项目。随后,“粤港澳大湾区”为了掩人耳目,偷偷更名“共建大湾区”继续行骗。



  6月5日,正牌的香港特区政府粤港澳大湾区发布声明,苦口婆心地再次表示“没有投资理财APP”!



  8月11日,安乡公安继续发布预警,明确“粤港澳大湾区(共建大湾区)”APP打着政府项目旗号招摇撞骗的行径。



  面对种种实锤,很多参与者依旧在为骗子编理由用来自欺欺人。

  都说骗子能骗多久是由傻子决定的。要问骗子为什么总是这么肆无忌惮,想必这就是答案。

  11、冒充的“中国中信”APP

  冒充“中国中信银行”的涉诈APP,请大家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

  相关阅读《中信集团:严正声明》



  这些骗人的项目,都是抓住了大家“想省事儿赚钱”“信权威”的心理。

  其实大家只要记好两点:

  一是APP提示“未备案”“高风险”的,绝对别碰;

  二是让你往“个人”或“与“项目无关的公司账号”转账的,多问一句再决定。

  遇到拿不准的,别自己琢磨,找家人、朋友聊聊,或者去正规平台查一查,多一份谨慎,就少一分风险。

  您还知道最近又上线了哪些“坑人”项目?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看完记得转发,大家一起把这些“假机会”挡在门外,别让人钻了空子。

  特此声明

  本文所述项目,均指向境外诈骗性平台及国内虚假注册的空壳公司,且均基于已观察到的风险特征进行警示。其名称很可能与国内合法注册、持有正规商标的企业巧合同名,但二者绝无关联。此内容不构成对任何正规企业商誉的侵害,旨在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具体项目定性以相关监管部门最终调查结果为准。请相关公关机构在承接此类业务时务必审慎评估风险,避免卷入潜在法律纠纷。

  【特别提示:欢迎多多转发关注!如您或身边的人不慎参与其中,可联系我们寻求帮助。也欢迎大家积极提供资料,让我们共同努力,避免更多人上当受骗。】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