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广西南宁和北海在2018年和2019年国家“聚集式传销重点整治城市”名单中已全部摘帽,但传销的阴霾并未彻底消散。在广西北部湾地区,包括崇左扶绥及周边区域,传销骗局仍在悄然滋生。多位受害者的亲身经历,揭露了当地传销组织的狡猾手段,以及他们所承受的经济重创与精神煎熬。
程先生:被“工地干活”诱骗,十天亏空3万网贷
在此之前,程先生过着安稳的生活,直到一位朋友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份平静。2024年5月底,这位朋友以“介绍工地工作”为由,将程先生骗至广西崇左扶绥。初到当地时,程先生并未察觉异常,完全没意识到自己正一步步踏入传销组织设下的圈套。
抵达后,“工地干活”的承诺成了泡影,取而代之的是传销组织的强制要求——他被迫缴纳33800元“入门费”,而这仅是开始,后续还需补交17000元才能满足所谓的“加入条件”。可此时的程先生已无钱可续,陷入两难境地。
直到被骗来的第十天下午,程先生偶然刷到李旭反传防骗团队的曝光视频,才如遭雷击、幡然醒悟:自己早已深陷传销骗局。短短十天,他不仅没拿到任何“工资”,反而亏空了3万多元,而这笔钱全是他通过手机网贷筹集的。一想到回家后无法向家人交代,程先生连向家人坦白的勇气都没有,满心只剩懊悔与恐慌。
据程先生透露,他所在的传销组织有着明确的架构:成员统一租住房屋,由专人担任组织者负责管理。醒悟后的他曾抱有一丝侥幸,计划以“回家借钱”为由尝试脱身,同时又担心“政府部门管不过来,自己回去后会继续吃亏”。他暗中做好打算:若次日能顺利离开便尽快脱身,若被阻拦就报警求助。然而,后续报警的结果却让他失望——警方虽抓获一名传销人员,录完口供后却将其释放,未能有效打击传销组织。
(带领新人“转现象”)
王先生:明知是传销却陷困惑,揭露组织运作细节
与程先生不同,王先生从一开始就明确不相信传销,但因身边有人深陷其中,加上自己在扶绥的亲身经历,让他对传销组织的诸多“说辞”产生困惑,同时也意外掌握了当地传销组织的大量运作细节。
一、难以反驳的“佐证信息”,成传销洗脑工具
在接触过程中,传销组织关于“资本运作”的两类说法,让王先生一时找不到反驳的证据,也成为他们迷惑成员的关键“依据”:
1.“北部湾专供米油”的谜团:传销组织宣称会向成员发放“北部湾专供”的米和油,以此证明“项目受认可”。但王先生在网上搜索时,始终找不到任何相关图片或官方信息,他疑惑“打击传销过程中是否留存过这类米油的资料或照片”。更让他在意的是,他曾两次亲眼目睹:每月固定时间的晚上11点左右,不同“老总”会开着小车,将这些所谓的“专供米油”运到各团队的碰头地点分发。
2.“烈狼行动”的虚假视频:传销组织手中存有“大沙田烈狼行动”的副本视频,内容极具迷惑性——既有“给传销人员发放政府阳光早餐”“成员相互采访”的画面,也有“传销人员集体前往火车站、无人携带行李,宛如大型演习”的场景,甚至还展示了“0元前往柳州的火车票”图片。尽管网上能找到一段约12分钟的相关视频,但内容残缺不全。而传销组织则借此编造说辞,声称这些行为是“配合政府宏观调控”,配合时间从几小时到48小时不等,以此混淆视听。
更离谱的是,王先生还发现:有非法集资犯罪记录的何某胜,竟被该传销组织评为“行业先锋人物”。这一荒诞的“荣誉”,让他完全无法理解,却又找不到反驳的直接证据。
二、明确的“盈利”模式,暗藏资金漏洞
王先生了解到,当地传销组织主要有两种“入门费”模式:主流是69800元(区别于常见的“1040传销模式”),另有较低门槛的980模式。在对外宣传中,他们称其为“连锁销售”,而在内部“宏观调控文件”中,却又改称“资本运作”,以此规避监管。
组织内的提成机制十分明确,成为诱导成员拉人头的“诱饵”:发展1名新人,“主任”级别可提成6032元;发展2名新人,上级可通过“挪一份业绩”晋升为“经理”,并获得4000元“复制费”;若再发展1名新人,提成金额可达13000多元。
同时,传销组织还不断用“盈利案例”洗脑:有人声称“一个月拉来3人就赚了5万多,已回本”,“老总”们更是直接向成员展示“每月十几万、二十万的工资截图”。由于王先生始终没有发展下线,从未拿到过所谓的“提成”,因此无法直接反驳“能赚钱”的说法。面对传销组织“这么多人参加,甚至拖家带口,难道大家都是傻子吗”的反问,以及“有公安局局长、持持枪证的人也在参与”的虚假传言,王先生一时难以辩驳。
不过,王先生也敏锐地发现了传销模式的致命漏洞:有“老总”私下透露,组织靠“十个锅九个盖”的方式运转资金——用新人缴纳的费用支付老成员的“工资”。
可实际情况是,有时下线仅新增几人,却仍要发放十几万的“工资”,明显“盖不住窟窿”;更不符合逻辑的是,即便不扣除任何税费、全额分配新人缴费,老总的“工资”也远超新人缴纳的费用,资金链根本无法支撑。
三、多团队运作、明暗结合,当地监管信任度下降
通过观察,王先生摸清了当地传销组织的规模与运作细节:
规模庞大,团队分散:扶绥的传销组织已不是单一团队,至少有4个团队在同步运作,每个团队约30人,部分成员因暂时无法拉人头,已回家等待“时机”。
活动公开,考察频繁:当地传销发展速度极快,成员甚至敢在公开场合讨论所谓的“行业”;他们还会定期组织前往南宁,以“考察城市建设”为名进行洗脑,王先生仅见过的“老总”就不下10人,这些人大多已在当地盘踞约1年。
(歪曲解读地标建筑)
固定据点,细节隐秘:扶绥县人民医院(新老城区)、大景城郁金香与满天星小区、深圳花园、横幅花园、火车站、维也纳酒店、吉星矿业等地,都是他们的活动或“考察”据点;用于洗脑的“教案本”价格从1.5元涨到2.5元,仍供不应求。
(“洗脑”内部资料)
内部规范严格:组织内有不成文的规定,比如“成员之间不敲门”,一旦有人误敲门,团队会立即更换碰头地点;成员通讯录被统一存放在云盘,其中一名叫陈浩的人负责讲解“宏观调控”,此人曾当过兵,如今身形较胖。更令人震惊的是,当地一家特色小吃店的老板,也会有意无意地向客人暗示“资本运作”的相关信息,疑似为传销组织“站台”。
此外,王先生对当地警方的监管也逐渐失去信任。他提到,很多传销成员都有过被警方带走的经历,但“警察态度冷淡,显得无所谓”,有时甚至出现“报警后无人处理”的情况,这让不少成员误以为“传销不违法”,反而更加深信不疑。王先生自己也曾在网上看到“来宾传销事件”的新闻视频,画面中警察面对记者提问避而不答,再联想到自己的经历,让他对当地警方的信任度大幅下降。
他还提出疑问:警方打击传销时,如何确认某个人发展了30名下线?是否仅依赖举报和成员坦白?因为他在组织中仅知晓自己的直系推荐人,以及上一级“经理”的层级关系,从未见过完整的组织体系图,他猜测这类核心资料可能由“老总”统一保管。同时,他对“申购单上推荐人是否按手印”的细节记忆模糊,可见传销组织在流程上刻意模糊关键信息,规避风险。
目前,王先生仍暂时留在传销组织中,已做好“过两天就脱身”的计划。他虽明知传销是骗局,却因找不到关键证据反驳组织的“说辞”,只能先暗中收集信息,希望能为打击传销提供帮助。
警惕:传销阴影未散,需多方合力防范
程先生与王先生的经历,只是广西北部湾地区传销骗局的冰山一角。当地传销组织以“介绍工作”“网恋交友”等为幌子,用虚假的“北部湾大开发”“资本运作”洗脑,诱骗受害者投入资金,最终让无数人背负债务、家庭破裂,遭受经济与精神的双重打击。
在此呼吁相关部门加大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及周边地区的传销打击力度,完善监管与处罚机制,彻底铲除传销滋生的土壤。同时也提醒广大群众:面对“高回报”“拉人头赚钱”等说辞时,务必提高警惕,不要轻信他人的花言巧语;若发现疑似传销线索,及时向警方或市场监督部门举报,避免自己或身边人陷入传销陷阱。
[此文来源:李旭反传防骗团队,版权说明:以上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