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33500元”回报300万-500万?父亲执迷宁夏传销骗局 李旭团队跨省上演"生死时速"大营救

李旭反传销
2025-08-19
来源:李旭反传防骗团队

  亲人朋友深陷传销,到底该如何施以援手?这是每日的咨询当中最常被提及的话题。

  在李旭反传防骗团队长达20年的解救劝说经历当中,我们曾成功解救数千位不慎陷入传销的参与者。惊险时速的同时,我们也总结了一套家属面对陷入传销的家人该如何处理的最优方式。

  今天这篇文章,千万耐心阅读,“保命”秘籍就在最后!

  一、求助背景:父亲深陷传销,家人求助无门

  2025年3月初,李旭反传防骗团队接到来自四川成都小丽的紧急求助。小丽称,她的父亲于2月被一名卖菜时结识的朋友以“考察项目”为由,诱骗至宁夏银川灵武市,陷入名为“33500西部大开发双向扶贫项目”的传销骗局难以自拔。

  据小丽提供的信息,父亲最初对传销组织编造的“西部大开发”“国家政策支持”“资本运营”等谎言深信不疑。传销人员向其灌输“中国14亿人中必须有7亿成为中产阶级”的虚假目标,并声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原定2035年实现现代化)将提前至2029年完成”,甚至诱导其通过“今日头条”搜索“资本运营”以验证所谓“行业真实性”。更令人担忧的是,父亲声称每月4日至8日会收到“生活费”(传销提成),并已收到18000元,这进一步加深了他的信任。



  (“小天安门”前讲解的传销人员)

  二、危机升级:父亲返程拉人,家人劝阻失败

  4月15日,小丽再次联系李旭团队,焦急表示父亲已返回四川老家,并开始向亲友“拉人头”。然而,小丽因担心劝说效果不佳而犹豫不决,从15日拖延至18日晚才最终决定申请李旭团队介入。这一拖延导致最佳劝阻时机被错过,还增加了后续救助的难度。

  更棘手的是,小丽的丈夫因急于阻止岳父,多次劝阻未果后选择报警。然而,极度好面子的父亲得知报警消息后反应激烈,认为家人“不给面子”,当晚便悄然离开老家,直奔成都并计划返回宁夏。小丽一家未能及时拦截,父亲彻底失联。

  三、紧急行动:团队连夜奔赴成都,上演“生死时速”

  4月18日晚,小丽向李旭团队求助称,父亲可能已乘火车前往宁夏,但通过警方未查询到买票记录。面对紧急情况,李旭反传防骗团队秉持“救人如救火”的理念,如同待命出征的消防队员,决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1. 快速响应:4月19日清晨8点,李旭老师从天津搭乘航班飞往成都,中午11点抵达天府机场。小丽及其丈夫驱车接机后,直奔自贡老家。

  2. 突破信任壁垒:中午1点抵达后,李旭老师假扮小丽的朋友,以“认可行业”为切入点与小丽母亲沟通。通过巧妙引导,母亲透露传销组织已从银川灵武转移至石嘴山,并告知小丽父亲已于头天晚上乘火车(成都→银川)前往宁夏。由于小丽父亲可能刻意隐瞒行踪,其电话一直处于关机状态。李旭团队经过查询确认小丽父亲乘坐的是18日晚上11点多成都到银川的K196次火车,在银川换乘后预计19日晚12点前抵达石嘴山南站。

  3. 争分夺秒追赶:团队发现从自贡到成都再转高铁已来不及,当即决定改乘当晚7点成都双流机场飞往银川的航班(落地后打车1小时可达石嘴山)。途中制定周密计划:提前抵达石嘴山南站,在出站口等候小丽父亲,待其出站后一同将其带至入住酒店连夜进行反洗脑;若遭遇传销组织人员接站阻碍,则立即报警寻求警方帮助。



  四、计划突变:父亲反邀家人,团队将计就计

  就在前往宁夏的途中,小丽父亲手机开机并与女儿联系。得知女儿女婿态度“转变”(愿赴宁夏“考察”),他兴奋不已,主动邀请家人飞往宁夏由其接待。李旭团队当机立断,将计就计答应订票,为后续劝说争取时间。

  经过一天的奔波,众人疲惫不堪。团队商议后决定当晚暂不行动,由小丽夫妇先与父亲见面,摸清情况,并以“旅途劳累”为由,提出先休息一天再安排“听课”,计划次日将小丽父亲带至团队入住酒店,由李旭老师进行反洗脑劝说。

  五、反洗脑攻坚:从狂热到醒悟的心理博弈

  1. 初期顽固:深信“国家项目”

  小丽父亲加入传销仅两个月,正处于“狂热期”。在李旭老师引导下,他承认已投入4单“33500元”(共计10余万元),在石嘴山租房两套、购买了电动车,准备长期在此“大干一场”。



  (租住的石嘴山大武口八一小区)

  小丽父亲对传销组织曲解的国家政策极为认可,坚信自己投入的资金被“国资委”收取,用于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国家垄断行业。此外,他还表示亲眼见过“大经理”坐包机前往深圳总公司领取黄金标志,以及隔月领取分红的照片,照片中一摞摞现金(数额从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对他产生了极大的诱惑。

  2. 证据击破:真实案例与数据揭谎

  李旭老师凭借对宁夏传销的深度调查(如2024年4月卧底灵武传销组织的实锤证据),向小丽父亲展示大量受害者聊天记录、录音及“上平台老总”的揭谎录音、视频。关键揭露点包括:

  所谓去往深圳的“包机”“黄金标志”均为自购,“西部大开发功臣”“邓公厅合影”均为摆拍;

  “隔月高额分红”纯属谎言,分红照片为摆拍,大经理不存在每月几十万上百万的分红;

  投资1单33500出局赚300万-500万,投资4单33500出局赚1200万-2000万为传销组织画的大饼,实际上投资越多亏的越多;

  “国资委”申购为传销内部人员冒充,投资“国家垄断行业”是虚构,投资款实际被传销头目瓜分,与国家项目无关。

  3. 细节博弈:顽固者的最后挣扎

  面对铁证,小丽父亲仍试图找漏洞:“可能是假团队,我们的是真国家项目!”李旭老师祭出“杀手锏”——连线一位曾在灵武“上平台”的老总(该老总二次揭谎后解散团队)。通过视频通话,小丽父亲追问细节连线中,小丽父亲接连追问:“每天团队腾讯会议内容”“每天‘订工作’‘走工作’的流程”“去深圳领黄金标志的具体金额”“是否去过‘邓公厅’”“饮用的酒水种类”“‘欢迎西部大开发功臣’照片的拍摄地点”“‘中国梦’香烟的购买渠道”“隔月分红的具体说法”“分红摆拍照片是否为一捆一捆现金”等具体问题,老总一一揭穿谎言。



  (岩画园正门已被封闭)

  4. 情感与理性双击:幡然醒悟

  经过数小时劝说,小丽父亲情绪从亢奋转为低沉,最终默认被骗。但他仍纠结“能否追回投资”。女儿女婿以亲情打动:“钱可以再赚,人身安全最重要!”最终,小丽父亲当即决定彻底退出:退掉两套租房、出售电动车,将行李打包寄走。

  六、圆满结局:一家三口平安返程

  4月20日晚,小丽一家三口连夜乘坐飞机返回了成都。这场历时两天两夜、跨越川宁两省的解救行动,最终以父亲彻底醒悟、脱离传销组织圆满收官。

  七、案例启示

  1. 警惕“亲情陷阱”:传销组织常利用熟人关系诱骗,家人需第一时间干预。

  2. 拖延是最大风险:小丽最初的犹豫导致父亲深陷,劝阻需果断。

  3. 专业力量至关重要:李旭团队凭借实地调查、受害者证据及心理疏导技巧,成为破局关键。

  4. 亲情与理性结合:在揭露骗局的同时,家人的关怀与支持是促使受害者醒悟的重要助力。

  此次行动再次印证:面对传销骗局,早发现、早干预、借助专业力量,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和伤害。

  附:亲人朋友深陷传销,该如何施以援手?

  当得知亲人朋友陷入传销的泥沼,焦虑与担忧如潮水般涌来,但此刻最需要的是冷静与理智。以下是一套系统且实用的应对策略,助你引导他们走出传销的黑暗深渊。

  第一步:冷静筹备,厚积薄发(切勿冲动行事)

  稳定情绪,理性应对

  焦虑、愤怒与指责于事无补,反而可能激起家人的逆反心理。此时,你需要深呼吸,让自己迅速冷静下来,以理性的思维规划后续行动。

  全面收集信息

  • 了解传销组织详情:搞清楚家人加入的是何种组织,其运作模式是传统线下拉人头,还是网络传销、资金盘等。

  • 掌握家人当前状态:明确家人处于传销的哪个阶段,是刚加入时的狂热,还是开始产生疑虑,亦或是已被要求发展下线、投入大量资金。

  • 剖析洗脑话术:深入了解传销组织承诺高回报、宣扬“成功学”、贬低传统行业等洗脑手段,如此才能“对症下药”。

  • 学习反传销知识:查阅央视、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的揭露报道,关注公安部门发布的警示信息,浏览专业反传销网站或组织发布的资料。掌握传销的违法性、危害性以及其庞氏骗局的运作本质等核心要点。

  保持沟通畅通

  无论家人言辞多么激烈或刻意回避,都要始终保持温和、关心的态度,切勿切断与他们的联系。这条沟通的“生命线”,是后续引导他们走出传销的关键。

  第二步:建立信任,消除隔阂(避免急于否定)

  传递无条件的爱与关怀

  让家人真切感受到,你关心的是他们本人,而非他们正在从事的事情或投入的资金。可以说:“我知道你一直努力想为家里或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我真的很心疼你,也很想你。”

  倾听而非说教

  在初期,多倾听家人讲述他们在传销组织中的“事业”“梦想”以及“收获”,哪怕你知道这些大多是虚假的。不要打断、反驳或嘲笑,通过倾听了解他们被洗脑的程度以及组织灌输的具体内容。

  共情但不认同

  尝试理解他们为何会被传销吸引,是渴望快速致富、寻求认同感,还是面临人际关系压力等。你可以说:“我能理解你想改变现状或证明自己的心情……”但一定要明确表示不认同传销模式本身。

  避免直接冲突与指责

  被传销洗脑的人处于“认知失调”状态(坚信自己在做事业,否认传销),不要直接说“你被骗了!”“这是非法的!”“你被洗脑了!”这样的话只会激起他们的防御心理,让他们觉得你不理解他们,甚至阻碍他们“成功”,还可能被传销组织利用,强化“家人是绊脚石”的观念。

  第三步:巧妙引导,植入质疑(运用事实与逻辑)

  采用苏格拉底式提问引导思考

  这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旨在引导家人自己发现矛盾和漏洞,而非你直接给出答案。

  • 关于盈利模式:“你们公司主要靠卖什么产品赚钱?能给我看看产品吗?(通常产品不值钱或只是幌子)这个产品在正规商场或网上能买到吗?价格是多少?……如果主要不是靠卖产品赚钱,那公司利润从何而来?是不是主要靠后面加入的人交的钱?”

  • 关于“成功”:“你说那些‘成功人士’赚了很多钱,他们具体是怎么赚到的?是卖产品赚的差价,还是发展了多少个下线?……如果每个人都要靠发展下线才能赚钱,那最底层的人(占绝大多数)他们的下线从哪里来?他们能赚到钱吗?”

  • 关于合法性:“你们公司有直销牌照吗?(在中国,合法的直销和传销有明确区别,可查询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站)……为什么网上有那么多负面报道和公安的警示?那些报道说的有没有道理?”

  • 关于个人投入:“你算过自己投入了多少钱吗?包括入门费、购买产品、房租生活费、拉人头的开销?……到现在为止,实际拿回来多少钱?……要达到你说的‘成功’级别,还需要投入多少?需要发展多少人?这些人你都能找到吗?”

  • 关于生活变化:“你有没有觉得,自从做了这个,跟以前的朋友、同事甚至我们家人的关系都变得紧张了?为什么?(引导他思考组织灌输的‘断绝旧关系’的危害)”

  提供权威客观信息

  • 选择性提供反传销资料:不要一次性将所有资料都塞给家人。可以说:“我最近看到一篇关于XX模式的报道或一个视频,里面有些观点挺有意思或让我有点困惑,你要不要也看看?”选择逻辑清晰、证据确凿、语气相对平和的材料。

  • 利用官方信息:强调传销是国家法律明令禁止和严厉打击的违法犯罪活动(〈禁止传销条例〉、刑法二百二十四条之一‘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2026年元旦即将实施的新〈治安管理处罚法〉三十四条),参与传销可能面临财产损失、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

  • 分析受害者案例:分享一些类似传销组织最终崩盘、头目被抓、底层参与者血本无归的真实案例,尤其是那些曾经也非常“狂热”的受害者的现身说法。

  对比现实与承诺

  温和地指出家人目前的生活状态(可能经济拮据、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与组织承诺的“成功”生活之间的巨大差距。问他:“这和当初加入时想象的一样吗?”

  强调行为后果

  提醒家人发展下线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 法律风险:如果层级达到一定标准,可能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

  • 道德风险:伤害亲戚朋友的感情和财产,背负骂名,失去信任。

  • 个人风险:浪费宝贵的时间、精力和机会成本,与社会脱节。

  第四步:提供“出口”与替代方案

  强调“回家”并非失败

  告诉家人,认识到问题并脱离传销是勇敢和明智的选择,家人会全力支持和帮助他们重新开始。

  给予安全感

  明确表示无论他们损失了多少钱,家永远是他们的后盾,不会因此责怪他们(至少在脱离初期要给予这种安全感,后续可以再处理财务问题)。

  帮助规划未来

  和家人一起讨论脱离后的计划:

  • 是否需要心理支持或专业咨询来摆脱洗脑影响?

  • 想找什么样的正规工作?家人可以帮忙留意或提供培训建议。

  • 有什么兴趣爱好或技能可以发展?

  • 强调脚踏实地工作和生活的价值。

  寻求外部帮助

  • 联系其他清醒的亲友:联合家人(尤其是他们信任或尊重的亲人)形成一致的劝说力量。

  • 寻求专业反传销人士帮助:国内有一些专业的反传销志愿者或组织,他们有丰富的劝说经验。但务必谨慎选择,核实其专业性和合法性,避免二次被骗。

  • 在必要时报警:如果家人执迷不悟,且该组织在当地活动猖獗,或者家人人身自由可能受到限制,可以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提供你所知道的传销组织信息(地点、头目、运作方式等)。警方打击窝点可能是解救的有效途径,但需注意,报警可能让家人产生更强烈的对抗情绪,需权衡利弊。

  ⚠重要注意事项

  保持耐心

  洗脑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清醒也需要一个过程。可能需要多次、长时间的沟通,不要期望一次谈话就能解决问题。

  保护其他家庭成员

  提醒其他家人(尤其是老人)不要被卷入,不要给陷入传销的家人提供资金支持。

  实施经济隔离

  在家人脱离传销之前,坚决不要给他们提供任何资金用于“投资”或“运作”,这只会让他们越陷越深,延长痛苦过程。

  脱离环境更重要

  如果家人在异地传销窝点,就像吸毒的人要想戒毒必须先脱离吸毒的环境一样,脱离传销那个狂热的环境更重要,劝说其离开时要注意策略。可以以家里有急事(如家人生病)等理由,诱使其先回家再行劝说。如果不回家可以去传销现场解救,求助警方或者联系反传销团队寻求专业支持。

  照顾好自己

  帮助陷入传销的家人是一个漫长而煎熬的过程,你自己也需要寻求支持(如与亲友倾诉、进行心理咨询),保持身心健康。

  劝说家人脱离传销,犹如在荆棘丛中开辟出一条道路,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智慧。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与接纳,而非对立与批判。当他们内心的怀疑种子开始发芽,组织灌输的虚幻信念便会逐渐崩塌。即使过程艰难,也请不要放弃,你每一次温和而坚定的沟通,都在为他们铺就回家的路。

  [此文来源:李旭反传防骗团队,版权说明:以上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