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资本运作”传销骗局受害者实录与《民间资本白皮书》真相揭秘

李旭反传销
2025-08-15
来源:李旭反传防骗团队

  在当下社会,传销组织仍以“交友牵线”“政策红利”“工作介绍”等伪装不断设局,不少人在“高回报”“国家项目”的幌子下陷入困境。以下结合五名受害者的真实经历,拆解传销骗局的套路,并深度还原《民间资本白皮书》从正规书籍沦为传销洗脑工具的全过程。



  一、受害者亲历:五种伪装下的传销陷阱

  (一)陈先生:交友平台遇“水果生意”,3.58万被套入“资本运作”

  陈先生通过伊对交友平台结识一名单身女士,对方于6月11日以“与闺蜜合伙做水果生意”为由,邀请他前往南宁。抵达后,该女士与司机将他送至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嘉和城后海,起初以“考察市场”为由带他熟悉环境。

  两天后,对方先以“扩大水果生意”让陈先生转账,收款后却突然诱导他加入“投资项目”,要求一次性缴纳50800元。因资金不足,陈先生分四次转账35800元,剩余15000元由“推荐人”垫付。直到几天后,他才察觉自己陷入传销组织。

  期间,传销人员带他前往东兴游玩,还会在“哥某声KTV”为新加入者举办“晋升庆祝”——交钱先升“主任”,发展新人可升“经理”,最高至“老总”即可“出局”,对外宣称“投资21份(50800元)出局能赚740万”。本月初,陈先生被要求视频听“经理课”,他偷偷录音留存证据;当他明确拒绝加入时,对方以“需等推荐人发展下一个新人完成‘转单’”为由拖延退款,还强迫他写下“转单书”、提供银行卡号,承诺“转单成功后退款”。

  如今陈先生已回老家,仅留存与推荐人的转账记录,而对方仍隔三差五联系他,要求介绍新人加入,并称“新人加入后双方都有提成”,他投入的3.58万与被垫付的1.5万,至今无追回希望。据悉,该传销组织已发展七八十人,还存在多个关联团队。

  (二)郭先生:出差遇“国家政策”骗局,坚守不交钱难脱身

  作为出差的新员工,郭先生随同事抵达南宁,同行的还有一名南宁本地女客户。一次饭店用餐时,邻座有人打电话提及“赚了大钱”,同行客户主动询问后,对方介绍起“国家金融政策”——声称投资69800元可获980万回报,还宣称这是“国家秘密项目”。

  该女客户深信不疑,随后带郭先生和同事“听课”。传销人员展示豪车、房产证、奢侈品塑造“成功形象”,拿出印有“储备”“北部湾专用”却无生产日期的米和油,谎称“三无产品能流通,证明项目受政府认可”;还以“三大运营商互打免费”“中纪委在开发区对面却不查违建”为由,佐证项目“合法性”,甚至宣称其属于“国家秘密第四级”。

  为制造稀缺感,他们称“担保人仅3个名额,自己已上平台无名额,需找他人对接”。郭先生虽警惕性高,明确拒绝交钱,但因“需等同事处理完工作一同离开”难以立即脱身。期间,他发现传销人员多租房居住,屋内仅有行李箱和几件衣服,无正常生活痕迹;还在粉店、公厕转角多次听到他人谈论“担保人”,才知晓此处是传销重灾区。

  更离谱的是,传销人员拿《民间资本白皮书》作为“证据”,面对“该书是传销书”的新闻,竟反驳“新闻是假的,国家数字图书馆能搜到就是合法”;当郭先生要求查看“上平台者的个人所得税缴纳记录”(声称需交10%个税),对方却以“缴税会暴露国家项目,无法筛选人”搪塞。目前郭先生计划7月1日实习结束后,7月2日立即购票离开,而同行客户仍深陷其中,甚至认真做笔记准备找“担保人”。



  (三)王先生:毕业找工被同学骗,靠反传视频识破“几何倍增”

  刚大学毕业的王先生因找不到工作,被高中同学以“介绍工作”为由骗至南宁,在传销窝点滞留一个多月。传销人员不断灌输“报警没用,警察管不了”,还谎称“该项目仅在广西北部湾合法,类似深圳、浦东的发展政策”,以“国家发米发油、通讯免费,没钱也饿不死”诱导他“听话做项目”,表面宣称“自由出入”,实则让他感觉被监视。

  令王先生困惑的是,窝点里有不少大学毕业生、研究生甚至老人,而传销人员拿“宏观调控”当挡箭牌,称“媒体曝光、执法行动都是筛选胆小者的手段”,还断章取义国家领导人讲话佐证“合法性”。直到他偷偷观看李旭反传防骗团队的视频,了解到“几何倍增”的漏洞——“每人拉3个下线,到第20代全中国人都不够”,当他向“经理”质疑时,对方仅含糊称“是理论值,实际是数字游戏”。最终,在反传团队的指点下,王先生偷偷离开南宁,成功脱身。

  (四)袁女士:父亲谎称打工陷传销,执迷不悟愿弃家

  袁女士的父亲以“去南宁打工”为由离家,实则在青秀山附近参与“资本控制项目”。该传销组织宣称“这是国家隐秘项目,交5万多元、拉3个人,三年后能拿980万”,其父已缴纳部分钱款,因未发展到下线被迫回家。

  但回家后,其父仍执拗地想要继续参与,家人多次劝说、找亲戚联合劝导均无效,甚至扬言“就算离婚、放弃家庭,也要完成项目”,认定“这是国家认可的投资”,袁女士一家陷入“劝不动、拉不回”的两难境地。

  (五)范先生:被弟弟以“零食批发生意”骗来,联合家人救亲难

  范先生被弟弟以“合伙做零食批发生意”为由骗至南宁,抵达几天后便发现弟弟实际在做传销——该组织以“资本运作”为口号,谎称“是国家政策,投资69800元回报980万”,还拿“北部湾经济区、全国文明城市、北部湾专供米油、地王大厦”等作为“国家支持的证据”。

  此时弟弟已加入4个多月,对传销说辞深信不疑,还试图劝说范先生“了解项目本质”。无奈之下,范先生联系两名家人飞往南宁,计划待家人抵达后共同商量对策,希望能让弟弟认清骗局,脱离传销组织。

  二、《民间资本白皮书》:从正规书籍到传销工具的异化

  (一)书籍的真实背景与传销化改造

  1. 正规出版的外衣

  该书由李硕于2010年撰写,经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属于个人自费的经济类书籍,内容围绕“民间资本与西部大开发”展开,本质是学术探讨。书中虽提到“资本运作是民间资本投资西部的最佳方式”,但仅是作者个人观点,却被传销组织断章取义,包装成“国家秘密政策”。



  2. 传销组织的系统性篡改

  伪造政府背书:将书名中的“白皮书”与政府官方文件混淆,谎称是“国务院内部文件”,甚至伪造“国家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公章加盖在书上。

  植入虚假内容:在正版书中插入伪造的红头文件、领导人批示复印件,以及PS的“行业精英与官员合影”,虚构“国家暗中支持”的假象。

  编造作者身份:书中署名的“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会”实际不存在,作者简介中“研究员”“专家”等头衔均为虚构;经央视核实,中央民族大学从未设立该研究会,中国政法大学也无书中引用文章的作者“王风”。

  (二)央视曝光:两起典型案例中的书籍滥用

  1. 蒙自传销案:西部大开发战略被扭曲

  2009年央视《经济半小时》曝光蒙自传销案,组织者宣称“人力资源连锁业”是西部大开发配套项目,投资3800元即可参与“国家秘密资本运作”,发展3名下线能获千万回报。他们还伪造非法出版物《民间资本与西部大开发战略》(作者陈功)作为“政策依据”,该书与《民间资本白皮书》内容高度重合,均以“资本运作是民间资本投资西部的最佳方式”为核心洗脑内容。

  最终,蒙自法院2014年审理该案,主犯许某被判3年6个月,涉案金额350万元,庭审中查获的该书及伪造文件,成为定罪关键证据。

  2. 北海1040工程:白皮书成“合法性证明”

  2014年央视《聚焦三农》调查北海传销,发现组织以“资本运作”为名,要求投资7万元并发展3人,宣称“上平台后可获1040万”。《民间资本白皮书》被直接用作“合法性证明”,传销人员谎称“北部湾经济区建设资金来源于此项目”。

  记者核实发现,该书存在三大漏洞:作者身份造假、内容矛盾(既说“拉动内需”又要求“现金交易不开发票”)、出版流程疏忽(自费获得书号后,审核未发现暗示性传销话术,导致进入新华书店销售)。



  (三)传销组织的核心欺骗逻辑

  1. 政策嫁接术:将西部大开发、北部湾经济区等国家战略与传销强行绑定,歪曲“先富带后富”为“拉人头致富”,宣称“国家通过民间资本解决就业”。

  2. 风险对冲话术:把媒体曝光、执法行动称为“宏观调控”,声称“打击越严项目越真实”;要求参与者“保密”,谎称“泄露天机就失去资格”,用信息差维持神秘感。

  3. 情感操控体系:打造“家庭式”窝点,提供免费食宿、生日聚会等关怀,用“成功学”课程制造群体认同感,让参与者产生“组织即家人”的错觉。

  三、法律打击与公众防范

  1. 司法实践突破

  2019年桂林法院审理“移民经济”传销案,11名主犯因发展超百人下线被判重刑,涉案金额超千万元,法院明确将《民间资本白皮书》的传播列为定罪重要依据。2025年实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新增条款,对未达刑事标准的传销行为可直接拘留,形成“行政-刑事”阶梯打击体系。

  2. 三大识别要点

  查资质:正规白皮书由国务院新闻办发布,可在政府官网查询;个人出版的“白皮书”均为冒用概念。

  验内容:国家战略文件可在发改委官网获取,传销书籍常出现“资本运作”“五级三阶制”“出局”等特有词汇。

  核资金:合法投资需签合同、开发票,传销多要求现金或个人账户转账,且拒绝提供财务凭证。

  3. 政府应对措施

  广西已建立“打击传销专业队”,通过多部门联合排查窝点;新华书店自2019年以来,已下架涉嫌传销书籍3.2万册。警方提醒:凡涉及“拉人头返利”“限制信息获取”的项目,均属传销嫌疑,遇可疑情况可立即向市场监管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

  结语

  从陈先生的“水果生意”到郭先生的“国家政策”,传销骗局的伪装不断翻新,但核心始终是“拉人头赚提成”;《民间资本白皮书》的异化,也警示着正规出版物可能被传销组织恶意利用。公众需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对“高回报”“国家秘密项目”保持警惕,一旦陷入困境,及时留存证据并报警,避免成为传销产业链的牺牲品。

  [此文来源:李旭反传防骗团队,版权说明:以上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