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要给我们的,超出想象和认知!”“不是2.5折优化,不是延期还款,是直接清零债务,不用还!”“抓住机会,为家族创造几辈子财富!”——这些充满诱惑的口号,来自一个以“国家隐形政策”为幌子的传销骗局。来自天津的童女士(化名),就因轻信这类话术,被诱至河北秦皇岛,交出43,500元“创业基金”,最终债务雪上加霜,才惊觉掉入了“中绿”传销的陷阱。
一、“贵人”引路:从“拯救100万人”到“平债政策”
故事始于2023年秋天。童女士在网络直播中看到一位自称“观自在”(本名袁某)的女性,慷慨陈词要“拯救100万人”。抱着改变现状的渴望,她主动联系对方,专程乘坐高铁,再转地铁,辗转找到观自在所说的“深睡公司”,两人首次见面。当时,她还与该公司董事长开了个小会,对观自在的“公益身份”深信不疑,以为遇到了能带自己翻身的“贵人”。
2024年,童女士在QQ群里看到观自在助理高丽惠发布的“平债”信息,主动询问自己能否参与,却被告知“年龄超了”。虽然略有失望,但她并未完全放弃,继续按计划还债。
转机出现在2025年5月。童女士再次刷到高丽惠的消息,重新燃起希望的她主动联系,详细询问所谓的“创业基金”是否真实、是否需要亲自去秦皇岛办理、以及“平债”后是否真的不用再还钱。
高丽惠与观自在随即展开“政策解读”:“国家为解决全民负债(近10亿人)的困境,在秦皇岛等特殊地区,通过‘特殊通道’对‘特殊人群’开放‘隐形政策’。只要符合条件,不仅能平掉所有债务,还能拿到一笔创业基金,实现‘一生巨富’。”
他们列出严格限制:年龄上限55周岁(通过关系“单独申请到60周岁,65年以前出生的还能享受”)、排除公务员、军人、大学生;宣称覆盖所有债务类型——信用卡、网贷、花呗、微粒贷、车贷、房贷,甚至“黑户、逾期、被起诉、案底”都能“直接清零”。
为增强可信度,他们展示“成功案例”视频,称“债务神秘消失”;在购房群、QQ群里发布极具诱惑的信息:“80年代初的无息贷款你错过了?今天国家100%平债,不用还!”“抓住政策红利,子孙后代都感谢你!”
童女士看到群里有人晒出“债务清零”的截图,加上观自在此前“拯救100万人”的“公益形象”,逐渐动摇。
二、秦皇岛“深度考察”:封闭洗脑与“协议”陷阱
2025年6月29日,童女士按指示从天津乘坐Z383绿皮火车(寓意打造‘383橄榄型经济’‘绿色通道’)赶到河北秦皇岛,被带到人民小区北院8栋一户居民家中。这里就是传销组织的“课堂”。
进入前要求“打电话确认”,屋内隐秘的氛围让她产生一丝疑虑。但很快,这种疑虑被密集的“课程”冲散。接下来的两天里,她被安排与四五名“考察者”一起“学习”,其中一位来自陕西潼关的张登发始终心存怀疑,但童女士已逐渐被洗脑。
“老师”们穿着正式,语气激昂:“我们是国家培养的‘红色新一代’,肩负着打造‘383绿色橄榄经济’的重任!”“国家为解决全民负债问题,在秦皇岛开通特殊通道,只有像你们这样的‘特殊人群’才能享受。”“交43,500元‘创业基金’,不仅能平掉所有债务,还能获得政策扶持,最终出局赚1.5个亿!”
他们在一张中国地图上,用红笔圈出“政策区域”,声称“只有这些地方能享受政策”,课后却立即擦掉地图,不留痕迹。
童女士被彻底说服。尽管已连续两天没睡好,头脑昏沉,但她觉得“国家对自己这么好,拿出4万多感谢国家有什么不可以?”
三、信用卡套现交钱:“平债”变债务深渊
在高丽惠的催促下,童女士当晚通过拉卡拉套现2万元,又在中行海阳路支行ATM机取现2.2万元,加上母亲给的2000元现金,凑齐43,500元。
交钱时,屋内共有5人:观自在、高丽惠、姜姓天津女子,以及两名“讲课老师”。她签署了一份协议,上面有自己的姓名、电话和身份证复印件,对方称“这是交给国库的凭证”。
回家后,童女士兴奋地告诉儿子自己参与了“国家项目”。儿子听完立刻判断:“妈,你被骗了!”并报警。警察明确告知:“我们从来没有水下运作这一说,一切都全部在上面。”这句话让童女士开始清醒。
但当她联系观自在要求退款时,对方起初承认收到钱,后来却翻脸不认:“我不知道你怎么来的。”更讽刺的是,此前她曾以“母亲患癌”为由请求退款,关老师还“大爱无疆”地承认收款,如今却连交钱事实都否认。
四、传销套路拆解:“国家政策”背后的陷阱
童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从她的遭遇可以梳理出这类“中绿”平债传销的典型套路:
1.权威背书+稀缺诱惑
以“国家政策”“隐形红利”为幌子,虚构“金融改革”“特殊通道”,强调“区域、年龄、职业限制”,制造“只有少数人能享受”的稀缺感,让受害人产生“错过就再无机会”的恐慌。
2.封闭洗脑+信息控制
要求到指定地方“深度学习”,进入前电话确认,上课时讲解国家政策、展示红头文件、平债数据等道具强化“政策真实性”,课后擦掉痕迹规避追查;通过密集“课程”、疲劳战术(如3-5天考察)让受害人失去独立思考能力。
3.资金诱导+协议掩盖
以“平债”“创业基金”为名,诱导受害人通过信用卡套现、贷款凑钱;通过考官考试看似正规的流程(收现金,申请书非正规合同,签字按手印后收走,不留任何证据),声称资金“上交国库”,实则进入传销组织个人腰包。
4.翻脸赖账+维权困难
一旦受害人醒悟要求退款,传销组织立即否认收款事实,删除联系方式,利用证据不足让维权陷入僵局。
五、逻辑漏洞:骗局为何能让人轻信?
童女士的案例暴露出传销话术的“精妙”漏洞:
“国家政策”不可能秘密执行
若真有平债政策,必然通过银行、政府部门公开通知,绝不可能只通过QQ群、微信群传播,更不会要求“秘密交钱”。
“平债”违背基本金融逻辑
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债务需按合同偿还,国家不可能无条件为个人“清零债务”,否则金融体系将崩溃。
“特殊人群”筛选是传销筛选手段
设置区域、年龄、职业门槛,本质是筛选容易轻信的中老年人或负债者,便于控制。
信用卡套现交钱极不合理
正规项目不会要求参与者贷款交费,这是传销组织转嫁资金压力的手段。
六、受害者困境:债务雪上加霜
原本,童女士的信用卡欠款74,000元,每月还款3000元,工资3800元,生活尚能维持。但为了“平债”,她套现4万多元,又贷款13万元,总债务激增至20多万元,每月还款压力骤升,生活陷入恶性循环。
结语
“隐形红利”“国家兜底平债”……这些充满诱惑的口号背后,是传销组织精心设计的陷阱。童女士的遭遇提醒我们:面对“交钱就能致富”“国家政策兜底”的诱惑,务必保持清醒——真正的政策不会通过个人账户收钱,更不会要求“秘密操作”。切勿轻信非官方渠道的信息,更不要随意套现、贷款投资。若遇可疑情况,及时报警,别让贪婪与轻信掏空钱包,毁掉生活。
(文中受害者均为化名;“中绿”为老牌传销组织,警方提醒:参与传销不仅财产受损,还可能涉嫌违法犯罪,务必远离。)
[此文来源:李旭反传防骗团队,版权说明:以上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