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刘浩怎么也想不到,自己退休后在网上结识的"网友"吴玲玲,会把他引入一场精心编织的传销骗局。当他乘坐的列车驶入烟台南站时,等待他的不是所谓的"高薪工作",而是一场长达半个月的卧底调查。这段经历,让他亲眼目睹了以"中绿公司"为名的传销组织如何用"3900赚208万"的诱饵,将无数人拖入"吃大锅饭、睡大地铺"的暴富幻梦。
一、"甜蜜"邀约背后的陷阱
6月1日傍晚,刘浩抵达烟台南站时,被网友吴玲玲带到牟平区新华住宅小区的一处民房。推开房门,一股混杂着汗味和饭菜味的空气扑面而来——不足100平米的两室一厅里,摆设简陋,一个空荡荡的房间里,一张中国地图特别醒目,没有床铺,一摞厚厚的被褥紧堆积在墙角,阳台一角行李箱和杂物随意堆放。"这是我们的'创业公寓',国家暗中支持的项目都这样接地气。"吴玲玲笑着解释,而刘浩注意到,墙上贴着的"福"字胶带下方,隐约露出门铃的轮廓,这后来被证实是传销人员用于观察外界的"暗哨"装置。
当晚的"欢迎晚宴"就透着诡异:十余人盘腿坐在地铺上,面前摆着简单的炒土豆丝和馒头,所有人先请"领导"陈静科长进餐,餐间穿插着猜字谜和歇后语接龙。"这是团队文化,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第二天开始了考察行业的过程,那张醒目的地图成了讲解制度课的黑板,刘浩发现所谓的“公司”并没有实际的产品,所谓的“投资”其实就是购买虚拟的“产品套数”,每套3900元,投资3900元,出局可拿208万;买15套58500元,直接升业务主任,最终能赚1.5亿。传销组织采用“五级三阶制”,通过发展下线的数量来获取返利和晋升,而不是通过产品销售盈利。这种模式完全违背了正常的商业。
刘浩强压下心中的震惊——他的真实身份是为解救被洗脑的朋友雷翠平而潜入的卧底。雷翠平春节后从攀枝花来到烟台打工,不久就被拉入这个组织,当刘浩追问她如何快速升为业务主任时,她才透露是花58500元"买"的级别,"只要再补50套业绩就能升科长,出局后有豪车别墅。"这番话让刘浩确信,这就是典型的传销骗局。
二、"五级三阶制"下的财富幻梦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刘浩逐渐摸清了这个传销组织的运作模式。他们自称"中绿公司",总公司在北京,但没人能说清公司的营业执照和具体产品。所谓的"康福德牌珍益胶囊"只是幌子,实际上没有任何实物交易,所有"投资"都用于购买"产品套数"——每3900元为一套,购买数量决定级别:
1-9套:业务员/业务组长(统称"老板"),睡地铺、吃大锅饭
10-64套:业务主任,可花钱直接购买
65-392套:业务科长,需发展下线或补单
393套以上:业务经理,号称"出局"可获1.5亿,开豪车住别墅
"制度课"是洗脑的核心环节。讲师会拿出自制的"五级三阶制"图表,用"放羊理论"忽悠新人:"一只羊是放,十只羊也是放,早买早升级。"刘浩偷偷拍下的课件显示,他们将拉人头美其名曰"市场开拓",把发展下线称为"培养团队",甚至编造"国家暗相扶持"的谎言,声称"交20%国税"、"出局后可凭讲师证向银行无息贷款500万"。
但现实与谎言形成残酷对比:63岁的江苏人陆建飞加入两年,花光积蓄买了65套才升到科长,至今仍住在地铺改的"领导单间";黑龙江的薛华做了三年科长,离业务经理还差200多套,只能靠不断忽悠新人补单维持级别;更荒诞的是,有人拿七八个户口本买满15套,却发现连科长的边都摸不到。"所谓的'十六字方针'——允许存在,严格管理,低调宣传,限制发展,全是骗自己的。"刘浩在笔记中写道,"他们最怕本地人加入,因为一旦被骗就会报警,所以只坑外地人。"
三、地铺上的"暴富课堂"与现实囚徒
传销窝点的生活如同一场荒诞剧。每天7点半,所有人必须等"领导"起床后才能叠被子、做卫生;早餐后开始"学习",内容无非是如何用"谈感情""找工作"等借口邀约新人,如何应对质疑者的"三不谈"原则(不谈黑板内容、不谈上下线、不谈套数);下午是强制的扑克牌"升级"游戏,美其名曰"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实则监视新人、防止私自联系外界;晚餐后每人只有一小时"放风"时间,且必须三三两两分开行动,怕引起警方注意。
房间里没有空调,盛夏时节十余人挤在一起,空气污浊到"热得不能盖被子"。但讲师会用"成功学"洗脑:"现在的苦是为了将来的甜,想想出局后的1.5亿,这点委屈算什么?"更讽刺的是,他们自称"不穿校服的高校学生,不穿军装的国家军人",却连最基本的卫生都无法保障——被子是轮流盖的,每个人交100元"被子钱",却要盖别人用过的被褥。
刘浩注意到,窝点里不乏高学历者:59岁的姚俊奎曾是国企干部,离异后想通过"投资"翻身;大专学历的李维真被"直销""人际网络"等概念迷惑;甚至有夫妻同时加入,却不能公开关系,被分到不同窝点。"他们不是傻,是被'一夜暴富'的梦冲昏了头。"刘浩说,他亲眼看到有人为了补单,把父母的养老金都骗来,"有个女的一口气拿了八个户口本,帮推荐人补满业绩,结果自己还是个主任。"
四、神秘的地下组织
牟平区的传销窝点数量众多,且派系分明。不同派系之间的人,哪怕彼此是老乡、亲兄弟姐妹,见面时也绝不能交谈。一旦被领导发现,就会被罚款。他们只能相对一笑,匆匆而过。
今天在这家网点,领导的电话和微信是必须牢记的;可一旦搬到另一家网点居住,之前这家领导的所有联系方式都必须全部删除。组织明文规定,所有人之间不得互相添加电话或微信,美其名曰“保持神秘感”。
在这个组织里,成员们不思进取,不想着如何发挥自身才能为国家做贡献,却甘心沉迷于那些荒诞不经的谎言,日日夜夜做着不劳而获的暴富梦。他们吃着大锅饭、睡着大地铺,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却被他们美化为“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还声称是为了成为百万、千万甚至亿万富翁而努力奋斗。
五、卧底人的突围与救赎
6月20日,刘浩借口"家里急事"准备离开,但"领导"陈静科长轮番找他谈话,先是诱骗"补单升主任能帮推荐人赚1.5亿",见劝说无效又威胁"擅自离队会影响'国家项目'"。最终,刘浩趁夜将定位发给李旭反传防骗团队,带着偷偷收集的制度课课件、人员名单和窝点照片,踏上了归途。
幸运的是,在刘浩的持续劝说和反传销案例的影响下,他的朋友雷翠平终于认清了骗局本质,答应随后离开烟台。"她最后跟我说,'原来真的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刘浩感慨道,"但还有很多人困在那个'发财梦'里,每天学骗术、打扑克,把人生都荒废了。"
据刘浩提供的线索,仅牟平区新华住宅小区和芙蓉苑小区附近,就有四五个窝点,涉及人员约50人,而整个烟台片区"有几千上万人"。他们以"北京中绿总公司"为名,却拿不出任何资质证明,所谓的"缴税"和"国家扶持"全是编造,本质就是靠新入会员的"入门费"维持运转的庞氏骗局。
离开烟台前,刘浩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那些睡在地铺上的人,怀里抱着1.5亿的梦,却不知道自己早已成为别人盘中的棋子。希望我的经历能让更多人警惕,任何背离商业规律的'高额回报',都是通往深渊的陷阱。"
刘浩的经历揭示了中绿公司传销组织的运作模式和危害。通过拉人头发展下线,靠下线缴纳的费用来获取利益,中绿公司不仅骗取了成员的钱财,还摧毁了他们的生活和梦想。目前,刘浩已回到家中,他希望当地执法部门能够早日采取行动,遏制这个传销组织,让更多的人免受其害。
[此文来源:李旭反传防骗团队,版权说明:以上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