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安徽和四川成都,警方破获了两起新型特大传销案。和以往我们印象里躲躲藏藏不能见光的传销团伙不同,这些团伙竟然注册有正规的公司,而且在高档写字楼内,还有专门的办公室。
2014年4月1日傍晚,在合肥市政务区的某酒店包厢内,20多名传销人员正在进行聚餐,突然,几十名早就埋伏好的警察出现,将现场正在推杯换盏的传销人员全部控制。
这些传销人员聚餐是在召开他们的“见总会”,也就是传销团伙的老总召见新人,并鼓动其加入传销组织的活动。在现场,警方共抓获八名老总级传销骨干分子,但其中一名传销老总谢镜平辩称,自己是一个正规的生意人,他的商贸公司就在旁边的一栋写字楼内,是专门销售白酒的。
在进一步清查中警方发现,所谓的“白酒生意”仅仅是个幌子。现场查获的外包装酷似茅台酒的“中国爱国酒”,根本就是没有生产厂家的三无产品,外包装上仅印有“联合国认证协会监制”。
而这家成立了近一年的商贸公司,竟然没有一分钱的业务往来,连一瓶酒都没有卖过。执法人员介绍,公司所谓的负责人谢镜平,其实就是以“1040阳光工程”为名的传销团伙头目,设立这家空壳公司,不仅是为了逃避追查,更是为了忽悠新人加入。
近日,成都警方也展开一场西南地区有始以来规模最大的打击传销专项清剿行动。
警方对成都市新都区涉及传销的28个小区共177处出租房开展集中收网行动,现场挡获参与传销人员523人,同时落网的还有幕后老总湖南人喻生辉、成都地区负责人宋文华在内的21名主要传销组织管理者。一个进入成都四年之久,打着“自愿连锁经营”1040工程的幌子,以所谓纯资本运作方式,在成都大肆诱骗外地人员参加传销的组织被清剿。
揭秘“1040阳光工程”传销骗局
在合肥、成都两地抓获的传销头目说,当初之所以会加入传销组织,是因为别人告诉他们,这是个国家项目,名叫“1040阳光工程”,参加这个项目,实际上是一种投资行为,爱国行为。那么“1040阳光工程”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在合肥警方实施抓捕之前,记者曾进行过调查,一位传销人员告诉记者,“1040阳光工程”是国家暗中扶持的重点项目,属于资本运作,最高可以获得1040万的收益,具体的投入回报模式为:
一:缴纳69800元,获得入伙资格,并升级为部门主任
二:入伙次月,“组织”退还19000元,实际出资额为50800元
三:出资之后,需发展三名下线,他们同样要投资69800元,即升级为部门经理
四:3名下线再分别发展3名下线,每人缴纳69800元,如此反复,当发展的总人数达到29人时,即升级为老总,每月获得数十万元的分红。
五:拿满1040万后,退出“1040”重点工程,完成资本运作。
传销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政府说“1040工程”是传销,不让加入,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因为发财的机会难得,需要控制人数。
那么“1040阳光工程”到底是不是国家在扶持呢?如果加入,能不能在短短时间内获得1040万的收益呢?
“1040工程 ”传销团伙骨干谢镜平介绍说:“他们说上升老总之后,每个月有六位数收入。但我几个月都一分钱都没有啊,自己生活费都没有了。”
毫无疑问,“1040阳光工程”就是个彻头彻尾的传销骗局,然而这一骗局在全国各地有不少的变种称呼,诸如:1040资本运作、阳光工程、自愿连锁经营、亮点经济等等。但无论怎么变,这种以拉人头为手段,层层盘剥为生财之道的非法行为,说到底就是一个分钱游戏,四川警方这次缴获的传销组织头目绘制的分钱图示中,清晰地印证了这一点。
新人一次性缴纳69800元,在返还给新人19000元收益后,剩余的50800元将经历层层盘剥:带新人入会的“直接推荐人”分得6612元;再上层的上线作为间接推荐人,可得1520元;往上到经理级,从下到上,一代经理分得6384元、二代经理分得2394元、三代经理分得1596元;之后剩下的钱分配进老总级:一代老总、二代老总、三代老总各自分得10500元。
至此剩下的794元将作为地区运行资金被截留,而从直接推荐人到三代老总,所有人的理论收入都要扣除10%的管理费,被地区总负责人截留使用。69800元从始至终都不会有一分钱用于金融理财或投资,是完完全全的一场分钱骗局。
“老总”现身说法 揭露传销骗局
很多人加入传销组织,都希望能一夜暴富,而传销组织的老总,更是他们奋斗的目标,在他们眼中,这些老总开豪车、戴名表,无疑都是成功人士,但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在合肥市第二看守所,记者见到了两位“老总”级传销骨干胡海秋和谢镜平。昔日意气风发的传销老总,如今身穿囚衣,神情落寞。一直宣称自己是“退休厅级老干部”的胡海秋道出了实情。
“1040工程”传销骨干胡海秋说,每个月老总要见一次普通的传销人员,见面时,“传销老总”必须用豪车及名牌服饰来装点自己,目的就是为了给下线造成传销能赚大钱的假象。
传销组织引诱人们加入的一个承诺就是“只要干到‘老总’级别,每月至少收入十几万元”。但胡海秋说,他当了老总之后,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负债累累。最终,他只能打肿脸充胖子,通过借钱来维持自己老总的形象。
非法传销 让信任丧失
在传销组织中,其实有不少人都是被亲戚朋友骗过来的,即使知道了这根本不是什么国家重点工程,但是因为坚信着只要不断拉人入伙,就可以分到更多钱实现暴富,就极尽所能地欺骗身边的亲戚、朋友、甚至家人,拉他们加入传销组织。
由于这样针对身边人的欺骗,让不少明知是骗局,萌生退意的传销人员即使想过退出,但由于欺骗了亲人和朋友,觉得无法再回家,只能继续从事传销,在骗局里越陷越深。
在成都警方提供的传销结构图上,我们找到了很多这样例子。栗小利、栗小军;梁博元、梁珊珊、梁小兵、梁春花;何祺、何衡、何博、何日;一串串链接亲情的名字背后,是一段段榨取信任的谎言。没了退路,让很多传销人员更加疯狂,没有经济来源,又想提高在组织里的级别,他们只能欺骗更多的人。
疯狂传销 花样多多
传销人员为了吸引下线加入,如何对新人进行洗脑?我们的记者曾经深入传销组织内部,体验了传销组织蛊惑人心的手段。
2011年,本台记者深入辽宁鞍山某大型传销组织内部拍到的上千成员大型集会的现场,传销人员不仅异口同声高喊口号,还慷慨激昂地大合唱,以彰显同心协力共同发财的决心。
除了这样集会式的疯狂洗脑,传销组织的上线为了欺骗新人,就连城市的一些雕塑、石头都成了他们忽悠的道具。这个童趣雕塑,传销人员说,不仅暗示着做这个行业,要前拉后推,相互帮扶,而且谁先加入谁就先致富。而这个名叫“鱼水情”的雕塑,作者叫刘庆安,是同济大学一名建筑系美术教师。但在传销人员口中,刘庆安并不是人名,而是暗示能留在安徽参与这个项目值得庆幸。
几经辗转,记者见到了传销团伙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只要加入这个“1040工程”,很快就能成为千万富翁。
传销团伙负责人唐某说:“今天这个生意你有多大的能耐,就有多大的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只能告诉你这个。”
尽管传销人员的忽悠让人啼笑皆非,但仍然有不少人对此深信不疑,并且对执法人员的查处进行暴力抵抗。去年5月4日,在合肥市某小区,就有数百名传销人员聚集并殴打执法人员。
合肥市打传办的工作人员在该小区进行例行检查时,没收了两名传销人员的传销材料,引起传销人员对执法人员的人身攻击,现场迅速聚集了几百名传销人员。而赶到现场的民警和联防队员也同样遭到传销人员用石头、铁块、木棍的袭击殴打。
传销人员的疯狂甚至还导致命案,去年7月6日,24岁的海归大学生孙延宇通过网络求职,找到东莞的一份工作,到达东莞之后才发现这是一个传销组织。因为拒绝加入,孙延宇竟被传销人员群殴至死。
各地传销肆虐 伴随新城建设
2013年,国家工商总局和公安部等12部委,公布了35个重点打击传销的城市名单,在这35个城市中,以中部省份的城市居多,传销人员为什么会对这些地方感兴趣呢?
合肥市滨湖世纪城徽昌苑,是传销人员聚集的重灾区之一,对于小区里三五成群的传销人员,很多人都已经见怪不怪了。小区业主说,滨湖新城正在建设,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很多人在这里买房,都是作为一种投资,于是就有不少人将空房出租。
随着新城的快速建设,像徽昌苑这样的小区越来越多,出租屋的数量不断增加,使得传销人员在这里越聚越多。在全国很多城市都存在着类似情况,比如广西南宁,云南昆明,甘肃天水,湖南长沙等等。
而快速建设的新城,每天都有大量项目开工,这也成为传销人员编造谎言的由头。在他们口中,政府的这些新建项目,都是他们在暗中操作,他们是整个新城的幕后老板。这样的谎言,虽然可笑,但经过传销人员的包装和洗脑,却让很多人信以为真。因此,越来越多的传销人员疯狂涌向新城。
非法传销 为何久打难绝
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指出:追究传销组织者、领导者的刑事责任,需满足两个条件,一、组织发展的传销人员在三十人以上;二、组织内部层级在三级以上。
安徽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陈结淼表示:“这个罪名是注重对组织领导者刑事责任的追究,换句话说,对一般的参加者是不追究刑事责任的。”
由于组织领导传销罪的定罪门槛高,量刑过轻,无法定罪的大多数传销人员,执法部门只能将其驱赶、遣返。过轻的处罚,对他们根本起不到警示与震慑,因此一旦打击稍缓,传销就又卷土重来。不少传销人员虽多次被遣返,却继续从事传销活动,并且玩起了“游击战”。
法律专家建议,单纯的遣返,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当实现跨省联动合作机制,建立传销人员信息库,及时录入各自清查的传销人员基本情况,互相通报相关信息,对他们加以防控。